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常见的问题:
一、报告格式错误
1.报告封面:格式和字体不正确,封面的报告名称和报告内容里名称不符。
2.说明页:格式不正确。
3.正文间距问题:正文行间距均是2倍行距(表格与图形除外)
4.目录页:格式、字体、行间距都不正确,经常没有及时较新。
5. 页码问题,封面页码标注和实际页码不对应,错误类型:较后一页中,*x页和共x页没有对应、有中间有符号的、有改了页码不会自动较新的。
6.检测依据的序号应用小括号,而不是中括号。
7. 项目编号:报告中涉及的项目编号均用(1)格式,不要用(1)格式或1)等其他格式。
8.表格样式:表格边框底纹用1.5倍外边框式表格,字体5号字体。
9.版本问题:有些报告中在WPS显示正常,在word中显示就是另一状态。
二、符号、字体错误
1.表头的字体错误,表头的表示错误,如“表6.1”错误,应写成“表6-1”。
2. 图示轴线没有消隐,图号错误,应是“图6.1”
3.图的轴号编写错误,上下轴号应从左往右,从1开始编,左右轴号,应从下往上,从A开始编。报告中平面图应与倾斜沉降中的示意图形状一致。
4. 报告里的符号错误,如“Mpa”错误应是“MPa”,“Kpa”“错误应是kPa”等。
5.钢筋符合通常用SJQY字体来表示,部分报告编制人,通常把钢筋后面的字体也跟着改为SJQY字体,应是统一标准,汉字是小四宋体,英文和数字字体应是“TimesNew Roman”。
6. 报告中所有字母与数字均用罗马字体“Times NewRoman”。
三、测距尺寸错误
1. 倾斜、沉降的高度和间距测出来不一定是整数,报告经常出现如“7000mm”等数据,多数是“7003mm”等实测数据。
2. 钢板的厚度,小数点后应保留2位,报告里有保留1位的,甚至还有整数的。
3. 沉降观测中,选个参照点后,后面的测点通常正负号都有的,而不是每个报告都清一色的正号;沉降差是**值,应无正负号。
4. 挠度计算应统一标准,4m以下的构件测3个点,4m以上的构件测5个点。
四、报告前后不统一
1. 挠度的测量,项目负责人竟然把测的点都给改了,基本的原则都没有。
2. 完损表的内容与附件照片内容不符,原因可能修改了**,忘记把照片一起修改了。
3. 报告里房屋名称前后不对应,检测时间和现场测量时间不对应,材料强度检测结果前后不对应,沉降、倾斜检测结果计算有误以及前后不对应。
4. 同样模版的报告,不同项目负责人编写的,编写的版本都不一致,每人一个版本,建议按照报告模板执行。
5. 一审中提到的问题没有修改完就送二审,且二审的版本和一审就有差别;三审的版本中,二审问题没了一审问题又出现了。
五、原始资料问题
1.原始资料编写距离、厚度等数据。
2.混凝土强度等原始资料应写明构件名称,已发现很多次漏写。
3.原始数据应是真实测量的数据,请注意数据的真伪性。
4. 当把审核单拿回修改时,需在审核单上修改一栏写清修改回复,如没有修改的,需写明原因。
房屋损坏检测鉴定:
经分析造成该房屋损坏的原因如下:
1)结构承重构件未经良好保养腐朽严重;
2)工期较短,在木材未充分干燥时便在表层包裹纱布及刷漆,不利于木材通风、晾干,细菌容易滋生,加剧腐朽。
房屋危险性鉴定及建议
1组成部分(地基基础、上部承重结构)鉴定评级
1、地基基础——根据现场检测结果,房屋整体无明显倾斜趋势,未发现建筑物存在明显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迹象和变形,上部主体和围护结构无明显因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变形和裂缝等;依据《危险房屋鉴定标准》(JGJ125-99)(2004年版)*5.2.2条*1款,评定地基基础为a级(无危险点)结构。
2、上部承重结构构件——根据现场检测结果,木梁、木柱普遍有不同程度的腐朽,个别木质构件剔除外部木材后发现内部腐朽严重,颜色呈深褐色,木材易被捻成粉末,均为危险构件(Td)。依据《危险房屋鉴定标准》(JGJ125-99)(2004年版)*5.2.2条*4款,评定上部承重结构为d级(整体危险)结构。
3、围护结构构件——墙体、门窗等外观现状基本完好,屋面防水层基本完好,依据《危险房屋鉴定标准》(JGJ125-99)(2004年版)*5.2.2条*1款,评定围护结构为a级(无危险点)结构。
2房屋危险性鉴定
地基基础为a级(无危险点)结构,上部承重结构为d级(整体危险)结构,围护结构为a级(无危险点)结构,依据《危险房屋鉴定标准》JGJ125-99(2004年版)的相关条款和5.3节的规定,综合评定秦屿中心小学文昌阁为D级房屋,即承重结构承重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,房屋整体出现险情,构成整幢危房。
3建议
房屋为D级房屋,整体出现险情,构成整幢危房,建议拆除重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