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精钠,化学式为C7H4NO3SNa,是有机化合物,是食品添加剂,对人体无营养价值。当食用较多时,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,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,使食欲减退。许多国家都限制了糖精钠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量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,少数企业为了片面追求产品的甜度、色泽或延长产品保质期,擅自违法过量使用糖精钠等食品添加剂,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。糖精钠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剂,且使用历史长,但也是引起争议的合成甜味剂
糖精钠又名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,于1879年开发,是早应用的人工合成非营养型甜味剂,溶于水,在稀溶液中的甜度为蔗糖的200~500倍,浓度大时有苦味,在酸性条件下加热,甜味消失,并可形成苦味的邻氨基磺酰苯甲酸。因其低热量、不为人体吸收、可随大小便一起自动排出等特点被肥胖病、高血脂、糖尿病和龋齿等患者用作食糖替代品。也可用作电镀镍铬的增亮剂、血液循环测定剂、渗透剂等,用途相当广泛。
理化性质糖精钠,学名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,化学式为C7H4NO3SNa,呈白色结晶性粉末。甜度为蔗糖的200~500倍,一般为300倍,甜味阈值约为0.00048%。易溶于水,略溶于乙醇,水溶液呈微碱性。其在水溶液中的热稳定性优于糖精,于100℃加热2h无变化。水溶液长时间放置,甜味慢慢降低。
特性及用途在甜度方面,糖精钠分解出来的阴离子有强甜味,而在分子状态下没有甜味,反感到苦味。糖精钠溶解度大,解离度也大,甜味强。糖精钠经煮沸会缓慢分解,如以适当比例与其他甜味料并用,更可接近砂糖甜味。糖精钠不会引起食品染色和发酵。当其浓度比较大时带有苦味,在酸性条件下对糖精钠进行加热,会丧失甜味,形成带有苦味的邻氨基磺酰苯甲酸,这种物质无色,性能稳定,因为其热量比较低,进而不容易被人体吸收,可以随大小便排出体外等,糖精钠被肥胖病、高血脂等患者用作食糖的替代品。